随着中国代表团奥运健儿回国进入隔离期,记录他们训练和生活的短视频成为“内卷”新的沃土。网友在社交平台“催更新”,运动员“被迫上班”,在赛场外展现自己更“接地气”的一面。
尽管这是一届因COVID-19疫情影响而没有现场观众的奥运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本届特奥会解锁了观众关注的特殊方式。除了从传统媒体获取奥运信息外,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也为奥运会带来了更多附加值。人们不再满足于“知道”比赛结果,更期待通过赛事了解运动员、了解体育赛事。故事。与此同时,参与度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年轻一代网民的集体行动,“发弹幕、热搜、搜同款”成为“云”参与奥运的三部曲。
在运动员和观众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比赛的“奥运热”无论时长还是话题温度都有明显提升。这背后是中国几代人对体育认识的转变。这是年轻一代对体育文化逐渐自信的表现。也是我国从体育强国快速迈向体育强国的缩影。
当运动员成为新的“顶尖选手”
尽管场内没有观众欢呼,但场外,各种数据证明“本届奥运会的观众参与度是空前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披露的通讯数据显示,124亿人次通过电视观看东京奥运会,479亿人次在所有媒体平台观看东京奥运会,创下近10年来体育赛事数量新纪录。 。
在极其高调的“评审”下,中国体育代表团交出优异答卷,本届奥运会共获得88枚奖牌,其中金牌38枚、银牌32枚、铜牌18枚,追平伦敦奥运会海外比赛最好成绩。其中,不乏吕小军、巩立姣、董东等老将的坚持,也不乏杨前、全红婵、关辰辰等一批年轻球员的突破。
在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肖寰宇看来,这种突破在赛场之外更有价值。 “中国球员真诚、自信、开放的表达,正在让中国体育摆脱过去的‘悲伤基调’,开始转变为‘享受运动’”
“红姐从这一跳就进入了状态,表演了水消失术。” “就像正常训练一样。” “跟随我们来到凡尔赛宫。”张家齐由三位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佳绩的年轻跳水运动员担任主持人。专访“陈雨曦和全红婵,三人一边观看比赛视频,一边点评自己的技术动作,轻松的肖环宇被现场的气氛深深折服。”胜利结束后,三个小姑娘围坐在一起,总结着各自的优缺点用最日常的语言就能感受到他们对这个项目的热爱,这与以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肩负着争光重任的沉重形象不同。这个国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此之外,让肖寰宇印象深刻的还有杨千的指甲和小黄鸭发夹。这位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的2000年后射手,凭借的是最后时刻的“坚强的内心”和领奖时的“同情心”。可爱的造型吸引了无数粉丝,而特写镜头中的喜怒无常的美甲也展现了冠军女孩“普通女孩”的一面。
“谁说运动员不能美甲?” 95后运动员王春雨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女子800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当她创造历史时,她的愿望就是修指甲。她说,800米是一项困难且无聊的项目。为了激励自己,她经常给自己设定“目标奖励”。 “比如国内比赛的时候,她会告诉自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分数,就买一个包,但她几乎从来不买,因为我觉得自己有更大的目标。”
这些细节拉近了运动员与观众的距离,生活中平凡的一面衬托出他们竞技成就背后的不平凡。在社交媒体的帮助下,这些有血有肉的奥运选手很快成为“顶尖选手”,成为新一代的榜样。微博公布的奥运数据显示,以杨茜为例,自从她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后,她的微博粉丝数量就开始猛增。从赛前的不到300,到10天后累计到260万。
此外,包括杨茜在内,截至8月9日,中国代表团粉丝总数已达1.2亿,新增粉丝7128万。截至目前,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有运动员432人。其中粉丝过百万的有28人,男乒运动员马龙的粉丝总数甚至超过了700万。这些运动员总共发布了2472条微博,总互动量达1.51亿。
互动量和话题数据的激增,体现了公众对奥运会的全方位关注。奥运会期间共产生3462条热搜。从热搜内容可以看出,人们的注意力不再局限于比赛成绩和金牌选手。冷门赛事、运动员家庭、爱好、经历都进入了视野,甚至“共鸣”开启了更多可能性。
举重运动员陈立军在落后6公斤的情况下奋起反击,夺得冠军。这一幕瞬间登上了热搜榜。随后,“陈立军的家庭曾经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的话题登上了榜单,有网友自发在网上发起了一场为他征集商业代言的活动。最终他如愿以偿,成为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健康大使,为举重这项从未被商业品牌重视的运动注入了“春天”。
奥运会运动员的巨大关注度也被转化为“带货能力”。据淘宝发布的奥运款式发饰人气排行榜显示,奥运会首周,杨千造型发饰领跑人气榜。有媒体报道称,作为一款已经略显“过时”的老式发饰,有商家3天之内就将所有门店销售一空。卖出了7万件,比该产品正常月销量多了一百倍。此后,陈梦的乒乓球拍项链、侯志辉的风油精等款式纷纷进入榜单。
抖音电商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一些小众体育项目也随着奥运会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例如,与滑板、攀岩、冲浪、棒球等运动相关的产品销量同比激增。其中,有中国运动员参与的两项运动项目攀岩相关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85%,滑板产品销量增幅更大。高达353%。滑板项目中,16岁的广东选手曾文慧在女子街头风格决赛中获得第六名。她不仅是第一位出现在奥运会滑板赛场上的中国选手,也是第一位打进奥运会滑板决赛的中国选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本届奥运会,无论是运动员在镜头前的自我呈现,还是观众的解读,都还原了‘人’的部分体育运动。”肖寰宇表示,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是注定的。在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真实表达受到赞扬的同时,像朱婷这样的一些运动员却会受到攻击和诽谤。 “但运动员也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权利。这也是体育融入社会、融入生活的进步的体现。”
破圈背后的新一代中国青年
东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一周了,但这届奥运会“破圈”的中国运动员对当下年轻一代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2019级硕士生尹静怡此前不太关注体育运动。回顾上一届及之前的奥运会印象,尹敬义形容为“我和父亲一起观看的。电视”,以至于我已经记不起当时观看奥运会转播的太多细节。但今年的东京奥运会让尹静怡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同。这是她第一次沉浸在奥运氛围中。 “可能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已经成长到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阶段,再加上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让我们对这届奥运会格外关注。”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9级硕士生王秀坤发现,在观看东京奥运会时,他和同学们的关注面比以前广泛了很多。 “我记得看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同学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某位运动员很帅。那时,我们对奥运会的了解还很浅薄。很多赛事和运动员背后的故事我们了解不多。但这一次感觉很不一样。从运动员的努力,到他们的有趣故事,再到赛场上发生的一些焦点事件,比如裁判问题,我们都在密切关注。而且,学生们不只是愿意当旁观者,而是自然而然地将一些人和事与自己的成长联系起来。”
14岁跳水运动员全红婵、跑得比中国还快的苏炳添等中国运动员的励志故事在本届奥运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学生魏安南和他的宿舍同学曾感叹:“全红婵14岁就已经是奥运冠军了,你14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她已经是奥运冠军了。” 14岁就为国家做贡献,现在不努力,还等什么?
王秀坤还对一位表现不是特别出色的游泳运动员印象深刻。她就是参加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的欣欣。欣欣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获得第八名。她在夺得奥运金牌和奖牌的中国代表团中并不十分起眼。不过,王秀坤在阅读相关报道后得知,欣欣早年练习游泳的游泳池就在她的中学旁边(山东济南),这让她对欣欣产生了天然的好感。王秀坤也被欣欣在解释自己为何选择马拉松游泳这项难度极高的运动时的一番话所震惊。练习的人越少,我成功的机会就越大。”王秀坤通过欣欣的故事看到的是,成功总是来自于负重前行。
“大部分运动员都和我们年纪相仿,甚至有很多比我们还年轻。他们为了国家荣誉的坚持和努力,我觉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一些东西。接下来我们能做什么?其实“在奥运会期间,每次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国旗升起、听到国歌时,我们都感到非常激动,我想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让国家变得更强,或者为国家增添荣誉。”王说。秀坤,中国奥运选手。我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对自己和周围同学的鼓励。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届东京奥运会可能是他们大多数人第一次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主宰、喜好、情感来观看奥运会。对大事的理解。无论是全红婵的励志风采、苏炳添的昂扬风采、杨谦的率真有趣风采,还是中国女排永不停歇的精神,以及裁判纠纷等热点问题的讨论,当代大学生对奥运的欣赏完全不再是追星看热闹的心态。
对于在体校就读的魏安安来说,他通过奥运会看到了体育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价值: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弘扬拼搏精神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这让他对自己未来将加入的中国体育事业更加兴奋。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
东京奥运会上,众多中国运动员的“破圈”及其对社会持续产生的积极影响,成为业界值得讨论的现象。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奥运研究专家裴东光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首要原因是金牌论的衰落。 “历史上,无论是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还是老百姓,对奥运会的认识都比较狭隘,只讲金牌。”裴东光说,“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更加多元化,大家对奥运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其中,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们从此能够近距离感受奥运会的魅力。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到来,国家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奥林匹克教育不断深入,年轻一代对奥运会和体育的认识也逐渐更加丰富。更深入的了解。”
从东京奥运会在中国社会引起的巨大反响来看,人们不仅为获得金牌的运动员鼓掌,那些没有获得金牌但表现出斗志的运动员仍然可以获得掌声,包括很多外国运动员,比如作为第八次参加奥运会的人。 、在女子体操预赛中被淘汰的乌兹别克斯坦老将丘索维金娜;治愈白血病后复出的日本游泳名将池江梨花子等。
从项目上看,一些冷门、小众的运动项目在本届奥运会上也受到了不少关注,比如女子橄榄球、空手道等。
裴东光认为,“学会欣赏体育精神,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关键因素。”
然而,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一些极端做法。比如社交媒体上就不断出现针对奥运运动员的诽谤和诽谤。裴东光强调,这些片面、极端论调的出现,也说明加强奥林匹克教育的道路是艰难而艰难的。 “体育是为了人的目的,不应该把人当作手段。在每场比赛中,运动员对极限的挑战、对困难的不屈服、对输赢的态度,都体现了人的价值。因此,我们我们在看比赛的同时也要自觉回归体育的本质。”
本届东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破圈”从首枚金牌获得者杨茜的登场开始。她高超的球技和学院风的气质让人印象深刻,但同时她在赛后坦言想吃妈妈做的红烧大虾,还有可爱的发夹和美甲设计,让人觉得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隔壁。奥运冠军不再是远离普通人的另类形象。这与运动员训练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著名体育学者易建东表示,“对于杨千的成功可能有很多种解读,但我最想选择的视角是体育与教育的融合。”
易建东认为,杨千的成长经历非常有代表性,也符合中国运动员训练的发展趋势。杨茜在浙江和全国名声大噪后,就考入了清华附中。 2018年,她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多年来,学生通过学习和培训的结合不断成长和进步。”
放眼世界,像杨茜这样的学生运动员一直是奥运会最重要的人才基石。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产生奥运冠军最多的两所大学。他们也是学习与培训成功结合的典型例子。美国游泳队几乎100%的运动员都是大学生。
易建东表示,“希望通过杨千和清华大学射击队的成功,让大家看到新模式的优越性。我特别希望体育部门兑现体育开放的承诺,让体育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从校园中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奥运冠军。”
(中青报·杭州8月16日·中青报记者慈欣良轩 来源:中青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6391.com/html/tiyuwenda/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