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湛江农村女孩逆境中崛起:从低保户到跳水新星的励志故事

    01

    她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马章区麦河村。村里有低收入户38户,她家就是其中之一。

    她的母亲在一家工厂担任厨师。 2017年底,她的母亲在去工厂的路上被车撞了。她肋骨严重受伤,多次住院,耗尽了家里的经济来源。

    母亲出院后,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无法干重活。她只能种一些蔬菜,然后爸爸就把它们拿到市场去卖。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14年5月。

    当时,湛江体校跳水教练陈华明到各地选拔优秀跳水人才,重点关注农村小学,因为这里的孩子能吃苦。

    陈教练找了一群孩子来测试立定跳远。没想到,身高只有1.2米的她,一跃达到了1.76米。陈教练立刻就看上了她。

    当体育局的人找到她的父亲,想要带她跳水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因为潜水的时候有书可以读。如果不去潜水,以后可能连书都没有可读的了。

    7岁时,她开始接受专业训练。当时的潜水设施非常简陋,条件极其恶劣。

    但她比任何人都更努力地练习跳水。她每天在岸上跳300-400次,在平台上跳100-120次。

    在跳水队中,她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11岁时,她刚刚进入广东省队,并在广东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中获得了三个冠军。

    队里,她跳得最高,跑得最快,比谁都更渴望训练。

    奥运选拔第二站,她没能做好207C动作,所以她每天都练习。她以前做5个练习,但现在做了10个。

    东京奥运会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

    尽管刚刚起步,但他在五次跳水比赛中,三项获得满分,两次接近满分,创下了奥运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

    网友一度怀疑她拥有消失水的魔法。她掉进水里时溅起的水花没有她丢饺子时溅起的水花那么大。

    14岁时,作为最年轻的运动员,她获得了女子10米跳水冠军,创下了近四届奥运会的最高成绩纪录。

    从进入国家队到成为奥运冠军,她只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

    全网都在称赞她是“天才少女”,但她的教练否认并表示:

    “别说她是天才少女,别说她是黑马,这一切都是她应得的。

    举重运动员谌利军最好成绩_奥运举重冠军谌利军特困户_举重运动员谌利军夺冠

    因为她的荣耀来自于她的努力和拼搏,不要用天才或者黑马来掩盖她的努力。 ”

    夺冠后,她接受了采访。记者问她放假时通常去哪里玩。

    她不好意思地说:“我因为没钱,平时就待在家里,没去过游乐园、动物园。”

    记者又问她是怎么变得这么优秀的。她的话让人既爱又心痛。

    她说:“我妈妈病了,我想把奖金拿回来寄给妈妈治病。”

    她就是东京奥运会女子跳水10米跳板冠军全红婵。

    02

    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杨林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娶了他的妻子,所以他随了母亲的姓。

    他的父亲身材高大,跑货运时能轻松举起500公斤的货物。他是村里有名的强者。

    因此,益阳市儿童体校举重队招收学生时,有人向学校推荐了他。

    当教练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并不认为他适合举重。

    他穿着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快磨破了,看上去很瘦。

    但在立定跳远测试时,10岁的他一跳2.36米,一口气做了50多个俯卧撑。这让教练感到惊讶,认为他是一个可塑的人才。

    由于家庭贫困,学校免去了他的学费,他只需要支付生活费。结果他家里穷得连生活费都交不起,教练只好自掏腰包支付他的生活费。

    当他11岁那年,在体校读二年级时,一向坚强的父亲突然患上脑癌,卧床不起。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负债累累。

    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母亲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只能在工厂打工,每天挣四十元钱养家糊口。

    他心疼母亲,偷偷跑回家,想放弃举重,打工赚钱养家。

    教练顿时焦急起来,开着拖拉机追了回来。

    村干部说,他家是特困户,村里为他家申请的专项贫困补贴只是杯水车薪。毕竟欠下的债太多了。

    他寄回家的奖金和工资几乎都用来还债了。

    2012年,父亲去世后,母亲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去长沙同时打三份工,夜以继日地努力赚钱。

    2015年,他获得了世界冠军,买了一台双门冰箱,这是当时家里唯一的电器。

    举重运动员谌利军最好成绩_奥运举重冠军谌利军特困户_举重运动员谌利军夺冠

    虽然获得了冠军,但收入仍然有限,所以他梦想获得一枚奥运金牌,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奖金来补贴家用。

    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夕,记者去他家采访,当他走进来时感到惊讶。

    窗户没有玻璃,四面八方透风,墙壁开裂,屋内地板上布满了雨漏的痕迹。

    举重运动员谌利军最好成绩_举重运动员谌利军夺冠_奥运举重冠军谌利军特困户

    里约奥运会上,他因腿部抽筋两次尝试失败,不得不退出比赛。

    但他并没有气馁,继续刻苦训练,将希望寄托在东京奥运会上。

    东京奥运会上,他落后对手11公斤。如此巨大的差距,想要逆转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决定拼死一搏,将挺举重量提高到12公斤。如果他能举起,他就会赢得金牌。如果他举不起来,他可能连铜牌都拿不到。

    结果,在万众期待中,他成功了,反超对手1公斤,夺得金牌。

    他就是男子67公斤级举重冠军陈立军。

    举重运动员谌利军最好成绩_奥运举重冠军谌利军特困户_举重运动员谌利军夺冠

    03

    出生于湖北省潜江镇旺场镇绿园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有一个姐姐,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

    鹿源村是一个矗立在汉江平原上的村庄。平原上的土地一望无际。

    父母双方都承包了土地,靠务农养家。

    他很懂事。由于父母平时都很忙,他在小学时就学会了做饭。

    他身边的人从小就知道他的实力极其强大。

    原来,村里还没有装自来水,他每天都要去池塘打水。年仅几岁的他就能用一只手提起一桶水。

    还有一次,他去同学家玩,看到同学的哥哥举着30公斤的哑铃健身,他也想尝试一下。没想到,10岁的孩子竟然能轻松地将哑铃举过头顶。

    在一次村小学运动会上,他参加了田径短跑,获得了第一名。随后他被选入镇小学,成为一名体育生。

    随后,他参加了市200米运动会。虽然他只获得第六名,但他惊人的爆发力引起了潜江市体校教练邓明虎的注意。

    邓明虎对他说:“你来跟我一起练习举重吧。”

    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从此,13岁的他离开父母,开始了运动员生涯。

    1998年,他在潜江市体校练习举重一年后被天津举重队看中并选中。

    到达天津后,他训练十分刻苦,被称为“拼命三郎”。

    为了让儿子没有后顾之忧,父母起早贪黑。最多的时候,他们承包种植的土地有三十多亩。

    但后来因为母亲生病了,耕种的土地减少了,生活变得非常困难。

    他不忍心看着父母一天天变老,还要承受如此大的生活压力。

    2001年,他放弃训练,回到家乡,和叔叔一起做卡车司机,兼职赚钱养家。

    后来在教练和家人的不断劝说下,他又回到了举重队。

    他不知道的是,他离开的那一年,家里急需用钱。父亲瞒着他向高利贷借了3000元,两个月还了300元利息。

    回到省队后,他训练非常刻苦、刻苦。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训练,别人训练的时候他加倍努力。

    即使受伤了,他也没有停止训练。他双手缠着厚厚的绷带,继续练习,从不抱怨苦、累。

    2003年,19岁的他入选国家举重队。

    2004年5月,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夺得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冠军后成名。

    东京奥运会上,37岁的他成功夺得冠军,连裁判都来找他索要签名。

    他就是男子81公斤级举重冠军吕小军。

    举重运动员谌利军夺冠_举重运动员谌利军最好成绩_奥运举重冠军谌利军特困户

    04

    东京奥运会今天继续进行,到目前为止,中国队已经获得了38枚金牌。

    这38枚金牌背后有很多冠军。为什么要讲这三个人的故事?

    我不仅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更重要的是,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个贫困家庭逆袭的最大真相。

    1、吃苦是人生最基本的修行。

    如今,我们看到他们三人轮流上热搜,享受名利、鲜花和掌声。

    但在世界上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却有更多的辛酸和苦难。

    举重运动员谌利军最好成绩_举重运动员谌利军夺冠_奥运举重冠军谌利军特困户

    全红灿的启蒙教练深入农村基层选拔优秀苗木。他们看重的是农村孩子能吃苦。

    无论是全红婵、陈立军、吕小军,他们一定在背后付出了难以承受的痛苦。

    能吃苦、肯吃苦,是冠军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行。

    对于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的农村孩子来说,只有埋头苦干,默默耕耘,才能实现命运的壮丽逆袭。

    吕小军有句话说得好:

    “当我尽力去做一件事时,我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给我动力。我希望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会如期而至。”

    生活本来就是苦涩的。只有吃够了苦,才能尝到一丝甜味。

    人生就像攀登。每提升一个层次,你就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视野。

    但每攀登一个关卡,你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当你受够了生活、学习、工作的磨难,熬过去的时候,世间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会陆续到来。

    能够吃苦、努力工作,才是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

    2. 大师是长期主义者。

    一位教练透露,举重并不像羽毛球、足球、篮球那样具有娱乐性,完全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发展周期长达10年。

    十几岁开始训练的举重运动员可以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与此同时,同样的动作还要重复十几年。

    从进入体校到夺得首枚奥运金牌,吕小军用了15年,陈立军用了18年。

    年轻的跳水运动员全红婵虽然在14岁时就获得了奥运会金牌,但她却用了7年的时间。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表示:

    “如果你做了一件事,展望未来三年,会有很多人与你竞争;

    但如果你能展望未来七年,能与你竞争的人会很少。 ”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高手。

    真正的顶级大师相信长期主义。在蛰伏期间,他们努力苦练技艺,日复一日地将一件事做到最好。

    3、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父母的辛勤付出。

    全红婵夺冠后,记者去采访她的父亲,她父亲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

    “她喜欢潜水,她想学就让她学吧,家长应该全力支持。”

    陈立军的母亲宁愿同时打三份工,也不让他放弃举重。她又安慰儿子说:“你放心训练吧,有你妈妈在家里支持你。”

    当吕小军想放弃,回家赚钱养家时,父母却劝他回到培训中心。为了不让儿子担心,他们对儿子隐瞒了家里的一切困难。

    莫言曾说过:“孩子的优秀是浸透了父母的汗水的。”

    任何优秀的孩子都不是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每一个创造奇迹的孩子背后,都有父母辛勤的支持。

    父母的认可和支持可以给孩子前进的力量和动力。

    4. 害怕起点低有什么意义?你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更加努力地工作。

    一个人取得成功后,我们会认为这个人才华横溢,聪明,或者家庭背景很好,或者运气非常好等等。

    但现实是,成功往往属于那些顽强、永不放弃的人。

    2020年,全红婵第一次参加全国锦标赛时,她还有5个动作没有学会,但她没有放弃。直到比赛前三周,她才学会了这5个动作。

    里约奥运会失利后,陈立军并没有放弃。相反,他回去更加努力地训练,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

    还有吕小军。他的最后一枚奥运会金牌是在2012年,他在里约奥运会上无缘金牌。大多数人认为他应该退休。毕竟当时他已经32岁了。

    但他并没有退休,更没有放弃。九年后,他在东京奥运会上再次获得金牌。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

    “你必须像一无所有一样努力工作。事实上,当你感觉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你就一无所有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出身不好,无论怎么努力,都对不起自己,放弃努力和成长,导致人生迷茫。

    其实起点低也没什么可怕的。最糟糕的是更加努力。

    命运给了你一个很低的起点,要求你努力写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点个赞,从今天开始鞭策自己。

    完成别人做不到的事,做别人能做好的事,把别人做好的事做到极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6391.com/html/tiyuwenda/9092.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